《人勤春来早, 贺州八步区抢抓农时种香芋》。作者:唐硕言、覃丽华、温智芝、谭小荣。
《八步区江南街道:家门口的“微改造”托起居民“大幸福”》。作者:黄晴、陀春妍、刘灵燕。
《八步区里松镇:聚焦全链条培养机制 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》。作者:黄珠美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,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抢抓农时,早谋划、早安排、早落实,全力以赴做好香芋种植工作。今年,八步区持续擦亮“贺州香芋”品牌,计划再新建3个以上百亩连片香芋基地,香芋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5.51万亩以上。
近日,在广西贺州西麦食品生态创新工厂内,机器轰鸣,一排排大型生产设备整齐排列,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设备间穿梭巡检。伴随着机器散发的轻微热量,车间里弥漫着淡淡的麦香。叉车不时驶过,将包装好的燕麦产品运往仓库,现场忙碌而有序。
“我们西麦生态创新工厂是2022年5月份建设,2024年7月投产,项目引进了布勒、库卡、美亚光电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,整体投资1.7亿元,项目建成投产后,公司的整体生产总值有了很大的提升。”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卢隆柱介绍。西麦“生态创新工厂”是指从原料采收、生产加工、仓储物流等各环节保持绿色生态,生产及仓储等车间全部采用智能化、现代化及“互联网+”设备。其建设内容有物流仓库、生产车间、工程楼等,主要布置2条燕麦压片生产线条分装与复合生产线。
此次产业链优化升级技改,也是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八步区政府“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创新驱动”发展的策略的重要举措。“去年7月‘生态创新工厂’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,我们日均产值由原来最高200万元,到2024年日均最高产值400万元,生产效率提升了100%。”卢隆柱说。
此外,该公司还对原有的生产设备做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,采用了更节能、更环保的生产的基本工艺,逐步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提高了产品质量,推动公司实现更精准的质量控制,确定保证产品品质始终如一,不断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高品质燕麦制品的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贺州西麦的技改项目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,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生态创新工厂投产后,每年可生产燕麦制品5万吨,产值超10亿元,新增出售的收益3亿元,年新增税收3000万元左右。同时,作为贺州市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,贺州西麦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。
近年来,八步区通过加强项目节点跟踪服务,深入挖掘工业技改需求潜力,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反馈问题,积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,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。2024年完成工业投资31.3亿元,同比增长19.1%。技改投资完成8.1亿元,同比增长106.5%。(谭小荣)
“这些新添的石凳太贴心了!晨练累了随时能歇脚,就像给公园装上了‘幸福按钮’。”在贺州市八步区江南街道厦良社区公租房小区的口袋公园里,陈阿姨轻抚着花岗岩桌凳,笑盈盈地展示焕然一新的社区环境。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曾经杂草丛生的鱼峰路至河南变电站路段已化身平整的碎石步道,口袋公园处新设的休憩区里,孩子们在硬化后的空地上追逐嬉戏。
这场“家门口的幸福蝶变”,源自江南街道与中国农业银行贺州八桂支行的党建共建实践。三个月前,江南街道接连收到群众“点单”:口袋公园健身区黄土影响市容,水泥厂小区设施不足,老旧路段通行困难……接到诉求后,江南街道党工委迅速启动“红色响应”,摸清群众需求,向党建共建和区域同建单位“派单”,农行贺州八桂支行主动认领“任务书”,投入6万元专项资金开启“美颜行动”。
短短20天,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:250㎡硬化地面变身“童趣广场”,3组石桌石凳编织“邻里会客厅”,4张崭新的休闲石板凳“安家落户”,为水泥厂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“风景线”。更让居民惊喜的是,鱼峰路至河南变电站路段10吨积存垃圾被清除,野蛮生长的杂草被连根拔起,800㎡碎石地毯铺就“舒心路”,为每天3000余人次的安全通行开启安全保障。
“这面锦旗绣着群众的心里话。”近日,江南街道厦良社区、点灯社区工作人员将两面分别印着“情系群众办实事 共创和谐显担当”“银社共建献爱心 情系群众暖人心”的锦旗送到了农行贺州八桂支行行长何立庆的手上。2024年以来,江南街道深入推动“社新同心”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,以八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一条街(新兴南路)为轴心,搭建起“党建搭台、银行助力、群众唱戏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“政、银、企”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推动基层党组织力量与基层治理释放“1+1>2”叠加效应,共同解决各类民生问题。联合辖区单位开展反诈课堂、文明城市创建等34场惠民活动,2个“温暖江南·桂银金融”便民志愿服务站成为街角的温暖地标,真正的完成了“问题在网格发现、资源在平台整合、服务在一线送达”。
“下一步,江南街道将继续写好党建共建共治共享‘后半篇文章’,把快递小哥、商铺店主等新业态群体纳入治理‘朋友圈’,让每处微改造都成为民情温度计,把‘最后一公里’打造成‘最暖一公里’。”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倪福顺说道。(黄晴 陀春妍 刘灵燕)
近年来,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大胆探索实施“雏雁培育”计划,聚焦“选、育、管、用”全链条发力,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。
多维“育苗”,搭好后备干部“成长梯”。里松镇推行“导师帮带+理论学习+实践练兵”模式,通过包村领导、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干部结对帮带,创新开设“初心课堂”“乡村振兴讲堂”,邀请专家传授党建实务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实用技能,同时组织参与矛盾调解、土地流转、环境整改治理等各种一线余件,进一步帮助村级后备干部快速掌握村级事务、理清工作思路,增强综合能力素质。
动态“管苗”,激发后备干部“活力劲”。里松镇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与考评体系,定期开展“党员干部+村民代表”满意度测评、“包村领导+村党组织书记”履职测评,同时建立后备干部“成长档案”,形成村级后备干部“一人一档”信息库,动态跟踪其思想动态与能力表现。准确掌握每名后备干部信息数据,对表现不佳、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后备干部实施动态调整,形成“优胜劣汰、进退有序”管理机制。
科学“用苗”,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。里松镇坚持“因才定岗、以岗练兵”,将创业能人、致富带头人等后备人才安排到产业高质量发展岗位,把退伍军人、优秀党员安排到信访岗位,实现人岗相适、才尽其用。里松镇青凤村后备干部谢玄,他从深圳返乡创业,租赁青凤村闲置集体厂房,创办电子器件加工厂,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,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领村民增收致富。(黄珠美)
2月24日,“爱心药传递·青春健康行”共青团贺州市八步区委员会关爱“两企三新”公益活动在贺州市灵峰广场青年志愿汇驿站举行,众多快递员、外卖配送员、公交司机、网约车司机、环卫工人等“两企三新”从业人员成为这场爱心行动的受益者。
活动现场,秩序井然又充满着浓浓的暖意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热情地引导前来领取药品的“两企三新”人员登记信息,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和药品使用的疑问。
“真的太感谢了!”环卫工人郑志彪接过药物时激动地说,“我们平时工作很忙,有时候身体有点小毛病就拖着,这次能有免费的药品拿,真的很贴心。”他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,手中的药品既是健康保障,也是社会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。
据了解,此次免费发放的药品涵盖了小柴胡颗粒、999抗病毒口服液、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、连花清瘟胶囊等,共计205份。这些药品都是经过用尽心思挑选,以确保能够很好的满足“两企三新”工作人员常见的健康需求。
八步区团委青年发展部负责人周慧萍表示:“‘两企三新’工作人员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,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活力。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为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,也鼓励他们继续积极投入到工作中。”
此次免费发放药物活动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援助,更是对“两企三新”工作人员精神上的鼓舞,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支持,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。(谭小荣)
近日,正值春耕春种时期,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的农户们抢抓农时,在田间地头种植时令瓜果。图为俯瞰农民在田间作业(无人机照片)。陈远亮 摄
受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,连日来,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出现云雾美景,连片已翻耕起垄的农田在云雾笼罩下若隐若现,与周边的道路、村庄、河流、山峦等构成了一幅春耕图景。图为桂岭镇春耕美景图。罗佳良 摄
2月25日,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中华村,农户正忙着移栽毛节瓜苗。目前正值春耕春种关键时期,当地农民抢抓农时种植时令瓜果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。 陈远亮、陈海婷/摄
春节假期,贺州温泉旅游市场火热。图为位于该市八步区南乡镇的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。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夏晓云/摄
温泉汩汩,热流涓涓。温泉之水在贺州沃土中蜿蜒,使这里成为桂东北地区少有的富含矿物质的温泉带。
2022年12月15日,贺州市被授予“中国温泉之城”称号,成为全区首个,也是目前唯一获此认证的设区市。温泉康养成为该市大健康和文旅体育产业又一张靓丽名片。
近年来,为进一步推进温泉资源高效、科学开发利用,贺州市创新温泉产业开发模式,推动温泉休闲度假等业态提档升级,打造集生态旅游、温泉康养、休闲养生等相融合的产业体系,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