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军方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的军工厂。在战场上没有弹药和炸药的军队就像是没有牙齿的老虎。乌克兰经过长期观察,发现俄军的弱点就在补给线上。
一个现代化军队每天都需要大量弹药支撑,这些弹药不是变出来的,都需要军工厂生产。乌克兰的战略眼光盯上了这些补给命脉。夏诺夫格罗德州的这座炸药厂是俄军最大的弹药生产基地之一,每月可以生产上万吨军用炸药。
这座工厂的产品不光供应前线部队,还为其他军工厂提供原料。打掉这个厂子就等于卡住了俄军的咽喉。乌军通过卫星侦查和情报网络,摸清了这个厂子的防御系统。厂区周围布置了防空导弹,还有电子干扰设备,地面有武装警卫24小时巡逻。
但再严密的防御系统也有薄弱环节。乌军发现凌晨3点到4点是警卫最容易疲劳的时候,防空雷达的工作人员注意力也最容易分散。选择这一段时间点突袭,成功率最高。除了时间选择,乌军还特意挑了一个多云的夜晚。
云层可以遮挡无人机的行踪,让防空雷达更难发现目标。整个突袭计划从选址到实施,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。情报人员甚至摸清了工厂内部的建筑布局,知道哪些建筑是生产车间,哪些是原料仓库。这一些细节信息对提高打击精度至关重要。
10月20日凌晨3点半,夏诺夫格罗德州的居民被震天的爆炸声惊醒。乌军派出的无人机群突破防空网,直接命中了炸药厂的核心区域。第一波爆炸引发了连锁反应,储存的原料和成品炸药接连爆炸。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,照亮了方圆十公里的夜空。
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了周边建筑的玻璃,地面的震动让人以为发生了地震。厂区内的警报系统疯狂尖叫,但已经于事无补。大火迅速蔓延到其他车间,现场一片混乱。工厂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爆炸中被摧毁,根本发挥不了作用。当地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了十几辆消防车,但面对化学品火灾,普通的灭火方式根本不管用。
消防员不得不冒着随时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灭火。就在他们扑救过程中,储存区发生了更大规模的爆炸。冲击波把几名消防员掀翻在地,4人受伤送医。俄方的防空部队这时才反应过来,开始发射防空导弹。但乌克兰的无人机来得快去得也快,大部分已完成任务撤离。俄方声称当晚击落了110架无人机,但实际战果存疑。
从卫星图片看,整个炸药厂的主要设施都被摧毁。生产车间完全停产,原料库和成品库被夷为平地。就算立即开始重建,没有半年时间别想恢复生产。爆炸的影响远不止工厂本身,周边的居民区也受到波及。很多房屋的门窗被震碎,不少人被迫撤离。当地政府不得不紧急安置受灾群众。这次突袭显示了乌克兰精确打击的能力,也暴露了俄军防空系统的漏洞。
炸药厂被炸后,俄军暴跳如雷。一周之内向乌克兰发射了800多枚各型导弹,创下开战以来最高纪录。这些导弹每一枚造价都在几十万美元以上,可见俄军这次下了血本。但他们的目标不是军事设施,而是冲着民用基础设施来的。
发电厂、变电站、供暖站,但凡和能源有关的设施都成了打击目标。俄军的战略意图很明显,就是要在冬季来临前搞垮乌克兰的能源系统。这种打击方式特别阴险,不直接打军队,而是让平民挨冻受冻。导弹雨点般落下,乌克兰的能源系统遭受重创。到9月底,三分之二的电力设施都被炸坏。
有的发电厂被导弹精确命中发电机组,有的变电站被炸得只剩下框架。供暖管网也遭到严重破坏,很多地方的供暖系统完全瘫痪。各地抢修队连轴转,但修好一处又坏一处。修理所需的设备和零件告急,国外订购的货物也还在路上。俄军这招够狠,不光打击了基础设施,还打乱了整个社会秩序。工厂因为断电被迫停工,医院只能靠备用发电机维持最基本运转。学校没法正常上课,商场和超市的冷库也停了。
这些打击给乌克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。更要命的是修复这些设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,短期内根本修不好。老百姓的日子越发难过,有的地方连热水都成了奢侈品。但俄军的这种报复性打击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谴责,多个国家承诺会帮助乌克兰修复能源设施。
乌克兰的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。西方国家给的武器都有射程限制,打不到俄罗斯腹地。无奈之下,乌克兰决定自己研发远程打击武器。他们组建了专门的无人机研发团队,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。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,现在的无人机能飞900公里远。
这个射程足够打到莫斯科周边的军事目标。乌克兰的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工作,在发动机、导航系统、控制管理系统上都有创新。这些无人机不但能飞得远,还特别难防。体积小、雷达反射面积小,飞行高度又低,很多防空雷达都发现不了。最关键的是造价便宜,一架才几万美元,打下来也不心疼。相比之下,俄军的防空导弹动辄几十万美元一发。用便宜的无人机去消耗昂贵的防空导弹,这买卖很划算。
这次炸毁炸药厂的行动就是靠这些自制无人机完成的。乌克兰还研究出了群体作战方法。同时放出几十架无人机,有的负责干扰雷达,有的负责侦查,有的负责打击。这种蜂群战术让俄军的防空系统应接不暇。就算击落一部分,总有漏网之鱼能突防成功。
乌克兰的无人机不断升级换代,性能一代比一代好。现在已经装备了红外成像系统,晚上也能精确打击。制导系统也更先进,可以自主规避敌方的电子干扰。这些技术创新让乌克兰在战场上占据主动。俄军的防空系统设计于冷战时期,主要对付传统战机和导弹,对付这种小型无人机效果不好。
这场持续的较量让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。乌军专门找俄罗斯的军工厂和弹药库开刀,就是要切断补给线。这些设施一旦被炸,重建难度很大。不光要投入大量资金,还要花很长时间。有的精密设备和生产线还得从国外进口,但现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技术封锁,想买都买不到。俄军的反应更加极端,专门炸乌克兰的民用设施。
他们算准了冬天来了没暖气没热水的日子不好过。这种针对平民的打击带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。医院没电就没法做手术,重症病人的命都保不住。学校没暖气没法上课,几百万学生的学业受一定的影响。工厂没电被迫停产,工人们失去了收入来源。普通人的日子逐渐更艰难,有的地区甚至会出现了人口外流。但双方谁都不肯让步,都在加紧备战。
乌克兰继续研发新型无人机,提高打击精度。俄罗斯也在加强防空系统,研究对付无人机的新办法。国际社会虽然一直呼吁停火,但收效甚微。这场仗最后会怎么收场还不好说,但战争引起的创伤需要很多年才能愈合。民用设施的重建、经济的恢复、社会秩序的恢复都需要一些时间。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创伤也需要一些时间抚平。经历过战火的人很难再相信和平是理所当然的。